九号娱乐平台

你的位置:九号娱乐平台 > 新闻动态 >

隋唐史丨李世民旗下的名将侯君集,为何选择造反?

小编的粉丝,相信多数都是文史粉(当然小编这个人喜欢搞多元,因此我的粉丝在不同的平台,包括教育粉、财经粉以及科学粉、影视粉,但是主流是文史粉)第一反应必然是想起:这不是唐朝李世民时代的名将么?

图片

不过,我个人对侯君集的印象却是杜志国——没错,在电视剧《贞观长歌》中,杜志国扮演侯君集。我对侯君集这个人的影视印象,就来自这不电视剧。

在历史上,侯君集是李世民的亲信,并且功劳极大,但是在最后却选择造反,这其中原因何在?

1、将门虎子

其实很多事情都讲究一个培养、熏陶环境。所以虽然我出身平民家庭,但对于一些有家学渊源的群体,其实是非常佩服和仰慕的。因为有时候,环境对人的影响实在太大了。

侯君集其实就有一定的家学渊源:侯君集的祖父是北周的大将。而李世民的祖上也是北周的贵族。因此说,隋唐历史很大程度在西魏那会儿就奠定了格局。

隋朝灭亡以后,李渊废掉自己扶持的傀儡皇帝隋恭帝,而后称帝。这期间侯君集在李世民的旗下担任将领。李渊称帝以后,唐朝和其他割据势力争夺天下,侯君集在这个背景下,又跟着李世民立下了很多功劳。

随着唐朝完成天下统一局面以后,唐朝的太子李建成和李世民之间的斗争也随之不断升级,最终在李渊在位第九年,唐朝爆发了著名的玄武门之变。侯君集跟随李世民参与了这场政变。

图片

玄武门之变后,李渊被迫宣布册立李世民为太子,随后不久李渊宣布禅位给李世民。

从这之前的记录来看,侯君集算是李世民朝廷的元老——论资历论功勋,都是首屈一指的。

2、侯君集想谋反

李世民在位期间,唐朝的边塞战争相对频繁。侯君集在这期间,又立下了很多显赫的战功,为此得到了更高的提拔。

依靠战功获取高位,这让侯君集觉得自己的荣华富贵是理所当然的。甚至侯君集还认为自己既然功勋卓著,那就应该有些特权,所以侯君集的不少行为触犯了唐朝的法律。

其实此时的侯君集应该受到敲打:李世民应该让侯君集清楚到自己是臣子,应该意识到自己的地位。但是李世民还是一念之差,选择赦免侯君集的过错。本来李世民考虑的是赦免侯君集以后,侯君集会反思自己的行为,不做违背朝廷规定的事情。

但是,英明无比的太宗皇帝还是忽略了一个重要的变量:那就是人心难测。

图片

其实不同性格的人在面对同样事情的时候,会产生不同的思想动态。李世民认为侯君集会反思,但是侯君集却认为李世民不是一个好皇帝:居然为了一丁点小事儿,如此苛待功臣。于是侯君集有了某烦的想法。

3、侯君集之死

当然侯君集也不是一个莽夫,他也知道,如果自己直接谋反,师出无名,肯定没啥胜算。但如果搞一个新版本的玄武门之变呢?李世民当年能逼迫李渊退位,那自己也可以扶持一个新的天子取代李世民。

当时李世民的太子是嫡长子李承乾。很多书上认为李承乾这个太子、嫡长子相对平庸,所以才面临来自竞争者——李世民的嫡次子李泰的冲击。但是,个人觉得事情没这么简单:因为李世民作为嫡次子可以通过军事政变手段夺取皇位,这说明在大唐,嫡长子继承制就不是不能动摇的。因此李泰才有了敢于夺取皇位的想法——毕竟这可由先例可循。

李承乾面对李泰的冲击表现很软弱——因为论才干,自己确实不是李泰对手。这时候,侯君集开始不断撺掇李承乾:只要让李世民做了太上皇,那么李承乾的危机就可以解除了。

于是李承乾考虑搞一场新版本的玄武门之变来对付李世民。但是这个阴谋很快被李世民粉碎。侯君集也因为参与谋反而被处决。

4、结语

侯君集的死,其实给人很多反思。

那就是短板对人的局限性。

从军事角度来说,侯君集无疑是一个很优秀的将领。毕竟侯君集的高位很大程度是从战场赚来的。但是,在君臣关系和性格方面,侯君集无疑是失败的——他处理不好和李世民的关系,也不懂得在高位的时候,谨慎自己的行为,更因为有了功勋而自傲。当然,更要命的是,侯君集还不懂得反思。

最终,侯君集走上了不归路。

所以说,对于能力强的人来说,毁掉他的,往往可能是性格方面的短板。

比如后世日本的织田信长就是典型的例子。

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
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